提起太原和平医院首席专家、内科主任、心肺康复病区主任管小菊,很多人脑海中会出现一个积极乐观、活力四射的形象。不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管小菊主任总是抱着乐观的心态,像一匹矫健的骏马,带领着团队不断向前奔去——她奔跑在内科病房、奔跑在心肺康复病区、奔跑在为患者进行心肺评估的路上。在医院的任何一个角落,都留下了管小菊主任神采奕奕的样子。
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管主任肩负着打造省内一流心肺康复病区的重担。心脏康复是通过综合的康复治疗,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缓解,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之回归正常社会生活,同时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再次发生。不同于以往的心脏病治疗手段,心肺康复工作,既充满了挑战,又让管主任为之着迷。
想要获取任何一项技能都没有捷径可言,只有经过大量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才能“熟能生巧”,心肺康复技术也是如此。为了更好地磨练专业技能,管主任先后在北京阜外医院、上海同济医院、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进修学习心肺康复知识,参与全国各地线上线下专业培训班学习,总共为近千名患者进行了心肺康复系统治疗。每天早上7点半,管主任就准时“扎”在内科病区和心肺康复病区,像生产线一样循环、连轴转。一天步履不停,有时候忙起来喝一口水都成为了奢望。管主任打趣的说到:“忙碌的一天比跑一次全程马拉松都累,做医生,身体素质要好,反应速度要快,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才能迎接学术上更大的挑战。”
“现阶段很多患者对心肺康复治疗还很陌生,会认为心血管出了问题,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或者介入治疗。”管主任介绍到:“很多患者刚开始接受治疗时是抵触的,尤其是术后的患者,自身心情就不好,我们在一边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一边为患者进行系统的检查,随后为患者进行运动心肺评估,面对吸烟的患者,我们还会进行专业的戒烟指导,从药物、心理、运动、营养、戒烟五个方面为患者康复,患者自我感觉到身体逐渐变好,自身愿意配合治疗,心肺康复工作就是这样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不论什么时候,管主任都是充满活力的面对每一位患者。她与患者们的互动,像极了多年老友的聊天,随意而诚恳。在给一位83岁心梗术后的老爷爷做完检测后,脸上和语气中满是欣喜:“恢复得不错,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老大爷您出院了也不要抽烟,抽烟对您心肺功能影响太大了!”
工作中,管主任得与时间赛跑;生活中,她还是一位马拉松爱好者,去年她特地抽身参加了北京国际马拉松大赛,跑出了全程3小时14分的好成绩。管主任每周都会坚持长跑运动,她认为:健康对社会来说是生产力,对个人来说是幸福、是尊严、是成功人生的基石。你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就有什么样的身体状态,所以要经常运动,才能把精力充分的投入到工作和学习当中。
自院领导决定建设心肺康复病区以来,管主任就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从零开始,迈着大步,努力奔跑。为建立心肺康复医疗体系,治疗更多患者,管主任更是四处奔走,努力学习,并且把自己所学所知传授给科室人员。从成立病区到成为“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管主任只用了七个月,然而为了能够开展成熟的心脏康复工作,管主任却努力奔跑了三年——她积极与国家顶尖心血管专家探讨学习,外出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及学习班,通过五大处方落地、优化治疗流程、完善治疗体系,太原和平医院心肺康复工作在她的带领下打造出了一支速效“安心”团队,越来越多的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心血管疾病术后患者的生命在这里得到了“重启”。
管主任在采访最后表示:“卢院长经常说的一句话,‘目前慢病治疗方向就是一把刀配一把剑,其中这把剑就是心肺康复’。通过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认证,成为山西省心血管病医联体单位,与北京阜外医院建立合作关系,种种的工作都离不开院领导和佰泽医疗集团领导的大力支持,现在我科已经成为拥有30张床位、600平米训练大厅,拥有全套德国心肺康复评估设备、荷兰气阻设备、体外反搏仪,能够成熟开展心肺康复治疗及住院生活管理的科室。然而这些只是起点,心肺康复的工作,更应该把五大处方深入到基层治疗当中,让心血管病治疗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型,打造可以推广的心肺康复治疗模式,造福更多百姓。”